李俊杰教授介绍道:
DAWNA-2研究是一项随机的Ⅲ期试验,旨在评估达尔西利联合来曲唑或阿那曲唑作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入组病理证实的HR+/HER2-复发或者转移性乳腺癌、ECOG 0/1分、任何绝经状态、既往未经CDK4/6抑制剂治疗、既往未经晚期系统治疗、根据 RECIST v1.1有可评估的病灶或仅骨转移不可评估病灶的患者,456例患者按照2:1随机入组,试验组使用达尔西利+来曲唑/阿那曲唑,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来曲唑/阿那曲唑。主要研究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PFS,次要研究终点为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评估的PFS、OS、ORR、CBR、DoR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达尔西利组中位PFS达到了30.6个月,较对照组提高了12.4个月,HR值0.51,降低了疾病进展和死亡的风险49%。在所有CR、PR、SD等所有的疗效判断以及综合的ORR和CBR当中的话,达尔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都是显著高于阿那曲唑或者来曲唑这样一个标准的内分泌治疗。而且和同类研究数据进行比较的时候,我们也能够发现该研究所达到的30个月的中位PFS确实是非常吸引我们的目光。
讨论1
纵览二号曙光,
达尔西利是否真正进军晚期一线?
张频教授:
宋国红教授:
今天看到这个结果我觉得非常惊艳。除了中位PFS突破了30个月以外,看到了客观缓解率也是达到了60%左右。HR值是0.5左右,降低了50%左右的疾病进展风险。所以跟其它CDK4/6抑制剂横向比较也确实看到了一个绝对的优势,奠定了我们中国自主原研的 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一线治疗的非常强有力的基础。
张剑教授:
这项数据还是比较扎实的,尤其是前面也经过了原先的统计学假设,在预设的假设过程当中,实际上由事件所驱动的α值是确定的。在这次分析的过程当中,显而易见是达到了预设的标准,所以它是完完全全按照我们统计学的假设得到的一个阳性的结果。
同时DAWNA-2研究中,除了它有超过两年半的中位PFS,有效率达到了57.4%,也是达到了甚至超过了我的预期,所以综合这两点我认为DAWNA-2临床研究对我来说还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
王磊苹教授:
DAWNA-1研究是达尔西利的首个关键试验,现在DAWNA-2公布了研究数据。终于,四大药物在一二线的关键试验都集齐了。0.51的风险比,大于30个月的中位PFS,都超越了我的期待。2年半是非常长的时间,是重要的里程碑。DAWNA-2研究是纯中国人的数据,其中包括了相当部分的绝经前患者,而类似研究(PALOMA-2、MONALEESA-2、MONARCH-3)纳入的都是绝经后患者。因此, DAWNA-2研究更接近我们的实际人群,是非常惊艳的亮相。
李俊杰教授介绍道:
既往临床医生较为关注的基线特征包括无病间期、既往治疗史、内脏转移情况;可能关注的包括绝经状态、人种;其他还有年龄、ECOG评分等。
DAWNA-2研究已然延续了DAWNA-1的某些特征——绝经前人群更多,年龄更低,病人状态更差(ECOG评分高)。
讨论2探秘 DAWNA-2 之既往治疗情况
张剑教授:
首先 DAWNA-1包括今天的DAWNA-2,实际上是也进一步引入了我们符合中国人群群体的临床研究这样的一个概念和中国国情的应用场景的这样一个概念。纳入了更多绝经前的患者,纳入了100%中国人群,纳入了更多年轻的患者,但它所有的数值不逊于甚至超越于既往的一些临床研究,回答了我们之前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因此我们对这项数据还是感觉令人非常认可的。
但更重要的是在这项临床研究当中,我们看到在中国有一部分患者没有经过激素受体阳性情况下面的新辅助或者辅助的内分泌治疗,也有在前面刚才所提到的DAWNA-1临床研究当中,有一部分患者晚期初始进行了化疗,这就是中国的现状。
而随着CDK46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内分泌治疗优先的意识提高,未来这种场景将会发生改变。所以我们不仅说这项临床研究是符合中国的临床实践,但实际上也反哺了推动未来的中国的临床实践,像我们内分泌治疗优先往前进,所以这项临床研究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讨论3探秘 DAWNA-2 之内脏转移
王磊苹教授:
内脏转移是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难点,影响其治疗决策的因素很多。肿瘤的负荷量、肿瘤的发展速度,以及它对相应器官功能的影响,都是我考虑的因素。此外,计划方案的预计有效率和起效时间也特别重要,因为治疗的机会之窗不容错过。近年来,CDK4/6抑制剂强势崛起,相较于传统内分泌药物,它们有效率高,起效速度快。因此,不但内脏转移患者可以放心选择,甚至有CDK4/6抑制剂挑战内脏危象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张频教授:
讨论4探秘 DAWNA-2 之绝经状态
张频教授:
讨论5副反应依然更易管控,达尔西利值得信赖
宋国红教授:
达尔西利不管是DAWNA-1还是DAWNA-2,确实看到了血液学毒性方面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能达到80%以上,所以我觉得临床研究的不良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因为达尔西利在中国已经上市了一段时间了,我们也有或多或少的一些临床的经验,那么在这应用过程中肯定要特别注意它的血常规的检测。在这种开始应用的患者当中,一般我们前两个月建议患者1~2周就要查一个血常规,如果出现这种中性粒细胞下降,一般1~2度的时候,不需要干预,还是正常的用药。如果出现三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会考虑暂时停药,等它恢复到二度以下的时候,这个时候再开始恢复原来剂量的一个应用。如果达到4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这个时候我往往会停药,应用集落刺激因子。等它恢复以后,我们会降低一个剂量级别,再重新开始应用。
在这些过程中,包括今年DAWNA-2临床研究数据的报道,确实也看到了80%以上的这种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是值得安慰的是FN(粒缺性发热)的比例是0,并没有看到一个严重的导致粒缺发热的情况出现。对于我们临床大夫来讲,还是比较放心的。
当然血液学毒性在临床当中也是处理起来相对得心应手,而且我们在目前的临床实践看到患者白细胞下降,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可感知的这种不良反应。相对来讲可感知的不良反应会低一些,病人会合并一些轻度的乏力等等,相对对生活质量影响并不是很大,但仍然要值得我们去关注。
张剑教授:
血液学毒性的一些特征是临床重点关注的,但是非血液学毒性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大家所特别指出的就是我们经常所提到的肝功能异常,因为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看到,CDK4/6抑制剂所导致的药物相关的肝损。
在达尔西利的DAWNA-1临床研究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定的优势,主要是达尔西利引入了哌啶结构,对于谷胱甘肽的捕获效有所抵消,因此在这个基础之上,对肝功能影响的相对比较小。
其实今天的DAWNA-2研究也是对于DAWNA-1的进一步佐证。我们可以看到AST/ALT升高的发生率总体来讲大概是在30%左右,但是3~4级的分别是0.7%到1.7%,这个比例其实是比我的心理的承受能力是在限度以下很多的。不仅对于患者来讲是可能有一定的获益,同时对于医疗风险来讲也是有所降低。
除此以外,我们也更关注其他药物有可能所产生的腹泻,这些可感知的毒性它相对是比较少。另外在其他CDK4/6抑制剂所关心的QT间期的延长方面,它其实也是有一定比例的,3~4级的是占到了4%左右,然而并没有产生比较恶性的事件。因此总体来讲,非血液学毒性在DAWNA-2临床研究当中,我还是比较认可的,我们也非常期待进一步的随访的相关数据。